「鉛絲石籠」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保障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22-01-18 09:44] [熱度:
]
生態型鉛絲石籠護岸以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前提,在保證護岸具有一定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兼顧工程的環境效應和生物效應,以達到一種水體和土體、水體和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仿自然狀態,它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①安全性,這是作為護岸這樣一種水利設施的基本功能,即是否能發揮有效的防洪、固岸作用;②生物性,對本土的原生動植物沒有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盡量不擾動原有棲息地環境,或者護岸完工后能被本土生物接受;③親水性,能讓人們比較安全和便利地與水親近,這一點只需在結構設計細節上稍加注意,如預留可供人們上下的臺階,設置親水平臺等;④景觀性,護岸完工后與周圍景觀環境相協調。
隨著當今社會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人類創造的財富和人類自身都越來越緊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對水資源的依賴和水患可能給城市造成的災難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城市水環境的整治已經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所重視,人們已經由傳統的防洪、排澇的水利建設觀念向建設“安全、舒適、優美”的生態水環境觀念轉化。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河道綜合治理的研究比國內要早,例如:瑞士、德國等國家于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親近自然河流”概念;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展了“創造多自然型河川計劃”;荷蘭近年提出了“還河流以空間”的新理念等。
近年來,我國的許多城市在城市建設規劃中也十分重視河網水系的規劃和河岸的整治與美化,例如:廣州市提出要把珠江廣州河段建設得像法國塞納河巴黎河段一樣美麗的整治目標,具體包括提高堤防的防洪標準,改善兩岸的交通、綠化環境和美化河流兩岸,讓游客及市民有一個觀光、娛樂的好去處;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綠化、生態、文化于一體,取得了很好的社會、經濟、環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鑒價值的城市建設模式;蘇州市在城市發展建設中,保持了三縱三橫加一環的河網水系及小橋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觀,城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北京市以建成“水清、流暢、岸綠、通航”的現代城市水系為目標,對城市水系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整治,城市水環境取得明顯改善。
城市河流對城市的繁榮與衰落,對城市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河岸作為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城市景觀規劃和生態環境建設。
城市河道岸坡的保護形式應與城市建設規劃發展相一致,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與城市居民的需求相符合。
當前我國采用傳統型護岸結構對河道治理為主要方式,傳統的護岸工程以水泥、瀝青、混凝土等硬性材料為主要建材,傳統的河道鉛絲石籠石籠護岸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澇、引水和航運等基本功能。
在護岸工程設計中,特別是城市河道,為了控制河勢和確保河道的防洪安全,著力于運用塊石、混凝土等硬質材料的結構設計,而很少考慮河道的生態、景觀、休閑、娛樂等其他功能。
現行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也未明確提出河道鉛絲石籠石籠護岸的生態學要求,致使不少地方的河道,被人為渠化及對河岸的強行硬化,在結構型式上分為直立式,斜坡式或斜坡式與直立式組合的混合型式,斷面規則渠化,偏重安全、經濟的后果是極大地損害了河流的生態功能。


關鍵字:「鉛絲石籠」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鉛絲石籠」一種柔性的護坡結構